招生就业

高校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差距悬殊

高校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差距悬殊(图1)

在本科专业中,有十大专业是招生大户,包括英语、法学、会计学、汉语言文学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、艺术设计、土木工程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。但招生大户的专业在就业时未必“适销对路”,一家第三方调查机构日前的调查发现,上述十大专业的就业差距悬殊。

从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来看,会计学和土木工程专业较高,分别为94。0%和93。9%;而法学和艺术设计专业处于相对弱势,分别为86。3%和89。1%。

从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来看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优势明显,为3931元;艺术设计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较低,分别为3236元和3303元。

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来看,土木工程专业从事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较高,为93%,其次是会计学,为86%;而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法学专业毕业生较难做到“学有所用”,分别只有56%和59%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。

各专业之间就业现状满意度的差距则不那么显著。相对而言,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,为63%,其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;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,为51%。

此外,2013届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相对较低,为11%,其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,英语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离职率也较高,均为30%。

去年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(10005人参加),在报考志愿时,仅有13。6%的人表示了解所选专业,67。0%的人并不了解。67。9%的人承认,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“盲目的”。

而在实际学习中,仅有16。0%的人觉得所学专业符合当初预期,56。2%的人觉得并不符合。71。2%的人表示,想要重新选择一次专业。

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指出,选择专业还是应该看孩子的喜好。近些年,很多高中生报志愿时都选择类似经济、金融等热门专业,当这些热门专业在就业上有压力时,便开始倾向于选择基础学科。不管是什么专业,光看热门和趋势是不行的,关键是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填报。

要减少选专业的盲目性,45。4%的人表示“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发掘和培育,而不只盯升学率”,44。9%的人建议“加强大学与中学之间的联系和对接”,40。7%的人希望“填报志愿时不再填专业,进入大学一两年后再选专业”,34。5%的人建议“高考前夕对学生进行填报专业的讲解和指导”。

“我在研究中发现,美国、日本等国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从小学,甚至幼儿园开始的,而我国,类似教育往往到了大学才受到重视。”孙宏艳说,发展职业生涯教育最主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。

专业和职业发展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?调查中,50。1%的人认为“应着重思维和方法的培养,专业不必与职业完全对口”,41。0%的人表示“专业对职业的影响深远,不必只盯着短期效果”,也有37。2%的人觉得“专业应该是就业训练,应该以就业为导向”。

虽然说如今职场人跳槽已不稀奇,甚至不少人通过跳槽来构造自己的职场上升轨迹,但大部分职场新人还是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,在一个熟悉环境中多奋斗几年。而根据麦可思研究院“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”显示,以下十个专业是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。其中动画专业高达42%。而平均线%。

这十个专业为:1、动画;2、广播电视编导;3、广告学;4、绘画;5、旅游管理;6、艺术设计;7、服装设计与工程;8、食品质量与安全;9、园艺;10?